大讨论立足黑龙江工商学院“应用型本科”办学定位,紧扣黑龙江省区域金融发展需求(如东北振兴背景下的地方银行服务、农业金融创新等),聚焦金融学专业教学中“理论与实践脱节、区域适配性不足”等问题,明确“培养服务龙江本地的应用型金融人才”目标,推动专业教学改革落地。

首先是,课程体系与龙江区域金融需求适配性,通用金融课程占比高,缺乏针对黑龙江本地的“农业金融”“寒地经济金融服务”“地方城商行运营”等特色内容,学生对本地金融岗位认知不足。其次是,应用型实践教学如何落地,校内实训多为通用模拟(如模拟炒股),缺乏与黑龙江本地企业、金融机构联动的实战项目;学生实习多集中于一线城市,留省就业比例低。再次是,学生应用型能力与本地岗位匹配度,侧重理论知识,忽略“银行柜面业务操作”“农村信贷调查”“地方金融风险排查”等本地岗位急需的实操能力,合规意识、沟通能力薄弱。最后是,师资队伍“双师型”建设(适配应用型定位),部分教师缺乏黑龙江本地金融机构(如地方银行、农业担保公司)从业经验,对区域金融政策(如黑龙江省对农业贷款的补贴政策)解读不足。

金融学专业落地建议要分阶段推进。首先,更新《商业银行经营管理》《金融学基础》2-3门核心课程教案,加入“哈尔滨银行服务冰雪旅游产业”“黑龙江农信社支持粮食生产贷款”等本地案例。与1-2家哈尔滨本地金融机构(如社区支行、小型券商营业部)达成初步合作,开展“周末金融实操体验营”(如银行柜面流程模拟、客户咨询接待实训)。其次是,建成2-3个稳定的“龙江本地金融实训基地”,实现大三学生“半年校内实训+半年基地实习”的实践模式。最后是,开设“龙江区域金融特色微课程”(如《农业保险实务》《地方金融风险防控》),形成“通用课程+区域特色课程”的课程体系;组建“龙江金融创新小组”,指导学生参与“黑龙江省大学生创业大赛”,聚焦“农业供应链金融”“县域金融服务”等本地选题。打造“龙江应用型金融人才培养品牌”,成为黑龙江工商学院对接区域经济的特色专业,为东北振兴提供本地金融人才支撑。
金融学教研室 文/摄 付朕铭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