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大家知道哈尔滨松花江‘网红桥’的历史吗?”“为什么说松花江铁路大桥的修复,为东北人民修通了一条胜利之路?”近日,一堂别开生面的“场馆里的思政课”在哈南教学区的黑龙江铁道文化馆开讲。马克思主义学院李林泽老师带领同学们共同回顾“从中东铁路到高铁网络”这一国家走向复兴的恢宏历史。


我校“场馆里的思政课”由马克思主义学院牵头,依托校内外红色展馆资源,结合思政课程教学,将场馆育人、日常政和思政课堂有机融合、协同推进。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中,李林泽老师突破传统教学空间限制,将课堂延伸至黑龙江铁道文化馆,以“理论讲授+实地研学+互动研讨”的教学模式,结合展陈文献、户外蒸汽机车实景展示和现场讲解,引导同学们在历史纵深感中深化对“中国之路”“中国之治”的理论认知,自觉将个人理想融入民族复兴伟业。

“大思政课”建设立足当下、传承根脉、面向未来。作为我省首批“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黑龙江铁道文化馆充分发挥特色优势,深入挖掘铁路历史红色资源与中国铁路精神谱系的思政教育元素,创新开发沉浸式、场景化教学模块,构建覆盖校内外不同学段学生的思政课研学实践体系。通过整合场馆资源与课程内容,有效实现了思政教育的历史深度、理论高度与实践温度的有机统一。
马克思主义学院 文/图 宣传部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