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要闻

学校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校要闻 -> 正文

省级一流课程《管理学导论》建设纪实

发布时间:2025-08-07来源: 作者:

如何让一门专业基础课,既夯实学生学识根基,又如春风化雨般塑造价值观念?我校外国语学院开设的《管理学导论》课程给出了响亮的回答。凭借前沿的教学理念和丰硕的育人成果,该课程(教学团队)先后荣获省级一流本科课程、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和教学团队两项殊荣。同时,《管理学导论》的全英文慕课登陆学堂在线平台,依托"慕课出海"计划向印尼高校开放。这正是学校深化产教融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系列深入思考和创新实践的集中体现。

△《管理学导论》课程依托"慕课出海"计划向印尼高校开放,有效促进了中国优质教育资源的国际共享。

精准定位——为育人寻脉,为课程铸魂

一门卓越课程的诞生,始于对“培养什么人”这一根本问题的回答。外国语学院培养的人才,应是“外语精、商务通、有情怀、懂管理”的复合应用型精英。这一清晰的人才画像,成为了《管理学导论》课程建设的“定盘星”。

课程被赋予了“桥梁”与“平台”的双重角色——既是连接语言工具和管理智慧的桥梁,也是贯通英语学理和商业实践的平台。课程设计的每个细节,都致力于引导学生贯通中西,把管理学的精髓,熔铸为洞察世界、解决问题的真实能力。



“五维学习矩阵”——构建立体化育人新范式

课程建设的创新成果,在于探索形成的“五维学习矩阵”。这张精密的育人网,融合了价值引领、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构筑起立体的“三全”育人体系。

△巫张晶教授授课

内容之“融”,铸就文化根基。课堂内容如一幅古今中外智慧交融的画卷。这里,有泰勒的科学管理,亦有《孙子兵法》的战略权谋;有跨国公司的前沿案例,亦有扁鹊“治未病”的风险洞察。同时,“龙江精神”等优秀文化元素无痕融入,知识的讲授和价值的引领相得益彰,潜移默化中厚植学生的文化自信和家国情怀。

△宋冬玮教授授课

模式之“通”,贯穿学用时空。线上慕课的自主探索,线下课堂的激荡思辨及“五色研学”、企业参访等移动课堂的实景体验,贯通了多维学习空间。“跨专业协作、企业真实战、双创竞赛历练”的交叉路径,则让学生置于真实的挑战情境,瞬间点燃学习的主动性和时代的使命感。

△马海欧教授授课

手段之“新”,激活智慧教学。技术,不是炫技的点缀,而是教学的催化剂。Deepseek等前沿AI工具的使用,化身为学生的“智慧学伴”,辅助完成深度研究和探究式学习;在线协作平台构建起一个社交化的学习社群。这一切,都让学生提前获得未来职场所必需的数字素养和高效协作能力。

△李海英教授授课

空间之“延”,链接真实世界。学院力推的“企业课堂”模式,让教学场景从教室延伸至真实的商业脉动。企业导师不再是偶尔的“客串”,而是深度参与教学设计、课堂互动乃至学生评价的“联合育人者”。理论知识在实践的土壤中扎根、生长,学生的职业认知、社会责任感也因此变得鲜活深刻。

△宋伟灵讲师授课

考评之“变”,导航全面成长。课程摒弃了“一考定音”的终结性评价思维,转而为每位学生建立一份动态的“成长档案”。这份档案以“智慧评价”和“六维过程考核”为核心,将线上互动、团队贡献、分享质量等过程性表现数据化、可视化,最终汇成一幅能力发展的“成长罗盘”。评价,从冰冷的标尺转变为温暖的成长向导。


成效斐然——教学相长的良性生态

以学生为中心,以价值为引领,以创新为驱动,《管理学导论》的育人探索取得了显著成效,赢得了多方赞誉。

学生成长亮眼。调查显示,学生对课程高度认同,学习活跃度和实践热情空前高涨。近三年,学生在各类学科竞赛中斩获国家级(省级)奖项50余项,出色的综合素养在就业中表现突出,深受用人单位好评。

教师发展提速。教学相长,课程的改革实践有效促进了教学团队的科研、教学能力提升,催生了一系列高质量的研究论文、教学获奖和示范课认定等标志性成果。

示范效应彰显。作为学院教学改革的“试验田”,《管理学导论》的成功经验已辐射并引领了整个专业系列课程的教学改革,其创新理念和有效路径得到了校内外评审专家的高度评价,为全校乃至全省同类课程建设提供了宝贵建设样板。

一门课程的高度,最终取决于育人的深度。《管理学导论》的故事,正是学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探索新时代育人模式的生动实践。循此蓝图,更多卓越的“金课”正在形成,更多优秀的英才将由此启航。

外国语学院 文/图 宣传部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