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2025年“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黑龙江赛区获奖名单公布。我校学子表现亮眼,共获得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2项,获奖数量和层次均实现新突破,展现出同学们扎实的数学功底、良好的建模思维和稳健的团队协作能力。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是教育部认可的全国性A类学科竞赛之一,在“高校竞赛评估排行榜”中位居前列。竞赛以真实问题为背景,题目广泛来源于工程技术、经济管理、社会生活等领域,强调运用数学方法和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对参赛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水平要求极高,被视为检验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标尺之一。
优异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学校通识教育学院在教学改革和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的持续发力。学院把学科竞赛作为育人的重要抓手,将数学建模相关内容融入课堂教学,依托社团活动和数学建模选修课程搭建学习平台,通过集中培训、专题辅导、模拟竞赛等形式,引导学生在“做中学、赛中练”,不断提升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备赛阶段,指导教师团队全程参与、倾心投入。从选题背景分析,到模型构建、算法实现,再到论文撰写完善,环环相扣、悉心把关。利用课余和周末时间,师生一道推导公式、调试程序、修改稿件,讨论常常持续到深夜。指导教师张海明表示:“数学建模考验的不只是知识储备,更是抗压能力和坚持不懈的精神。看到同学们一步步理清思路,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思考,一切辛苦都值得。”
参赛的同学们也展现出刻苦钻研、团结协作的优良学风。连续四天三夜的高强度比赛中,各组成员分工明确、密切配合,查阅文献资料、搭建和修正模型、进行程序仿真、撰写打磨论文,一遍遍推翻重来,一次次优化方案。获得一等奖的郑江锐表示,真正体会到了用数学解决现实问题的成就感,也更加感受到团队互相支撑、共同攻关的力量。

本次竞赛成绩,是“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导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的具体体现。通识教育学院将继续完善课程体系,丰富实践教学场景,充分发挥高水平学科竞赛在人才培养中的带动作用,助力更多学生在创新实践中脱颖而出,为社会输送更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通识教育学院 文/图 宣传部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