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本次教师发展中心精心组织的教学精进工作坊,于我而言恰似一场“及时雨”,为我的专业成长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方向。感谢专家导师的倾囊相授与智慧引领,也感谢同行伙伴们的真诚分享与思想碰撞。这场融理论深度与实践温度于一体的研修,让我对“如何上好一堂课”这一根本性问题有了更系统、更深刻的认识与思考。
本次培训的核心收获,在于对BOPPPS教学模型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实操演练。在模拟教学与小组研讨中,我亲身体验了如何用精彩的“导入”瞬间抓住学生注意力,如何用精准、可量的"目标"明确学习方向,如何通过“前测”巧妙探知学生的认知基础,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如何设计以学生为中心的"参与式学习"环节,让知识在思考、交流和实践中自然内化。这一过程让我超越了单纯的理论学习,真正开始了对自身课堂教学的深度“解构”与创造性“重构”。
通过BOPPPS的实操镜鉴,我对“讲好一堂课”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有了更加深刻的领悟。曾经,我或许更关注自身知识的逻辑演绎是否清晰、课件呈现是否精美。而BOPPPS模型犹如一面明镜,让我清晰地认识到:评价一堂好课的关键指标,绝非教师的单向输出多么流畅,而在于学生的思维活跃程度、参与深度以及学习目标的达成效果。“参与式学习”的核心价值在于将课堂时间与舞台真正交还给学生,使学习过程从被动的知识接收转变为主动的意义建构。我深切体会到,“以学生为中心”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它是一系列可操作、可观察、可评估的教学实践,它要求我们在教学设计中始终将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发展需求置于核心位置。
这场培训促使我进行了一场深刻的自我审视与教学反思。我看到了自身教学中存在的“路径依赖”——过于习惯驾轻就熟的讲授模式,却缺乏对学生学习状态的有效把握和即时反馈。更重要的是,它引发了我对教学本质的深层思考:我的课堂是知识的“收费站”还是思维的“健身房”?我是否为学生创造了足够多的输出与展示机会?我的教学设计究竟是以“教”的完成为中心,还是以“学”的发生为旨归?这些问题的答案,正是我未来教学改进的方向与追求的目标。我将努力突破既有的教学模式,构建真正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高效课堂。
再次感谢教师发展中心与学院提供的这次弥足珍贵的学习机会。我将带着这份收获、思考与热情重返讲台,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与精进,致力于打造以学生为中心的高效课堂,不负育人使命。
孟芷卉/ 文
孙佳鑫/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