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期教学精进工作坊圆满落幕,手捧写满思考的教案,我心中满载沉甸甸的收获。这不仅是策略的扩充,更是从理念到行动的深刻革新。回顾紧凑的两天,这绝非形式化的培训,而是一次对“好的教学”具体而微的深度体验。
工作坊以“教学拼图”破冰活动开场,轻松的氛围中我们迅速建立起学习共同体。张家琳老师阐释的BOPPPS模型,以其“以终为始”的逆向设计思维,促使我反思课堂是否真正以学生为中心。她提出的“目标—评估—活动”设计流程,改变了我从内容出发的习惯,让我看到教学设计中科学与艺术融合的魅力。在微课展示中,我首次运用BOPPPS框架讲授“居住空间动线优化设计”。这次严格按照从导入到后测六个环节的完整实践,让我真切体会到了科学教学设计的力量;而“反馈圈”收到的具体建议,则为我指明了清晰的改进方向。
通过刘荷老师《教学突围》讲座中丰富的案例展示,我学习了激活课堂的三大策略。我依据前次反馈迅速调整教学内容,增加互动与实际案例,使讲解更贴近学生经验。再次授课时,我感受到的不再是紧张,而是对课堂的掌控感与互动的流畅。这不仅提升了我的教学技能,更实现了教学自信的深刻蜕变。
工作坊历时虽短,却让我深刻体会到:教学不是单向的传递,而是双向的共建;教学设计不是随意的发挥,而是科学的架构;教师成长不是孤立的修炼,而是群体的共进。
感谢工作坊这座专业桥梁,让我在思想碰撞中看清方向,在实战演练中收获成长。展望未来,我愿以BOPPPS为舟,以学生为罗盘,以目标为帆,在教育的航道上持续探索。
于宛露/ 文
邹佳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