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青春校园是象牙塔,是用梦幻点缀起来的世外桃源,那社会无疑是个大熔炉,各形各色的人,都是成长道路上无法避免的,对于即将离开校园,步入职场的大学生们,则要提高警惕,躲过一些就业路上的陷阱,人生之路才能走的更加从容。
陷阱一:利用网络求职,警惕“兼职”骗取钱财。

网络招聘鱼龙混杂,一些钓鱼网站会以招聘为名吸引求职者点击,进而骗取钱财。如网上一些所谓“刷信誉”的兼职,写着“每单任务只需5分钟”“任务酬劳10元至50元不等”“每天2小时,轻松过万”等信息。在取得联系后,对方发来工作申请表和工作流程介绍,工作可能是买充值点卡刷信誉,信誉值达到某个标准,即可返还现金,另有佣金提成。实际情况是求职者大额支付后,佣金和本金不会到账。
陷阱二:骗报名费和体检费

一般除了事业单位的考试公招之外,面试招聘单位是不需要报名费的。而体检通常都是到二甲以上的医院自行体检以及缴费。所以,有任何企业要向求职者收取这两笔费用,一定要提高警惕。此外,事业单位的考试,一定要到公招政府网站上进行报名。
陷阱三:骗取中介费

许多非法中介看准了在校大学生缺少社会经验,同时又挣钱心切的心理。在收到了高额中介费后却不履行合同,不能够及时为大学生找到合适的工作。或者给你找一家招聘公司,然后该公司又以种种名义推脱,最后连人都找不到。
陷阱四:骗取扣留证件

一些企业在面试中以需要单位审核等理由扣留求职者的身份证、学位证、毕业证等证件。
李同学到某公司工作时,负责人要代管身份证。可上班后他发现,实际工种与当初承诺的有很大出入。李某要求辞职并归还身份证,可老板不仅不归还,还向他讨要违约金。
在求职过程中,同学们一定要正确选择求职渠道,多多利用学校、政府提供的招聘平台和信息,对于网络招聘或其他非正式渠道获得的就业信息,应该注意调查其真实性。警惕收费陷阱,如招聘单位承诺的报酬非常优厚、职位级别较高的,毕业生要提防其经营活动的合法性。一旦发现招聘单位有欺诈等违法行为,毕业生应马上向当地劳动保障监察部门或公安部门报警,寻求法律保护。保护好个人隐私,个别不法单位通过虚假招聘获取毕业生个人信息,并蓄意诈骗,毕业生应保护好个人信息,尤其是家庭电话、家庭详细情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