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阔的祖国北疆,孕育着坚韧不拔的精神力量。为深入学习党的光辉历史,传承黑龙江省红色革命历史文化,强化学生党员的使命担当。艺术与传媒学院学生党支部积极响应“身在最北方,心向党中央”的号召,组织部分党员前往瑷珲历史陈列馆、马占山历史纪念馆、旅俄华侨纪念馆等地点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此次活动不仅是一次心灵上的洗礼,更是一场深刻的思想教育和党性锤炼之旅。
乘历史大势而上 走人间正道致远
踏入瑷珲历史陈列馆,全体党员便被庄严肃穆的氛围所感染。这对于每一位党员而言,都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与历史的望,它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参观学习,更是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生动的历史图片、逼真的蜡像以及珍贵的文物,它们无声地诉说着瑷珲古城从繁荣到衰败,再到重建的沧桑历程。在讲解员的详细解说下,党员们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感受到了边陲儿女抗击外敌、保家卫国的英雄气概,并自发为牺牲的前辈先烈们献花默哀。其中,《海兰泡惨案》的半景画尤为引人注目,让每一位参观者都深感痛心与愤怒。大家驻足凝视,心中涌起无尽的感慨与责任。这不仅仅是对历史的铭记,更是对自强不息、奋发有为精神的呼唤。在展馆内的演播厅播放了"海兰泡惨案"和"江东六十四屯惨案"的相关历史影像资料,学生党员们认真观看,感触颇深。随后,在带队教师邱硕老师的组织下,学生党员们在展馆的阅读室召开了座谈会,学生党员们从参观感受、观影感悟等方面交流心得。学生党员何嘉芮表示,要铭记历史之伤,砥砺奋进力量,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永葆初心使命,强化责任担当。通过本次参观学习,学生党员们深刻体会到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认识到了国家强大和民族复兴的重要性,也激发了同学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强烈愿望。








铭记抗战历史 激发青春斗志
随着爱国主义教育的不断深入,党员们参观了马占山历史陈列馆。大家在讲解人员的带领下,聆听了感动人心的抗战故事。在珍贵的照片和史物前,再次重温了那段血与火的抗战历史。在参观过程中,全体党员深受感动和教育,对“中华民族的成长历史就是一部苦难成长史、浴血奋战史”这句话有了更深的认识,对老一辈革命先烈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不畏艰难、英勇牺牲、义无反顾的革命精神、创业精神有了更深的体会。学生党员赵一锟表示,马占山将军的英勇事迹和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是激励后人不断前行的强大动力。作为新时代的学生党员,我们应该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传承红色基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筑牢中俄桥梁 积蓄青春力量
7月9日,学生党员们来到了旅俄华侨纪念馆来了解当地华侨的爱国事迹。黑河旅俄华侨纪念馆以真实的史料、珍贵的实物和照片,弘扬了留苏(俄)学子留学报国的爱国主义精神,更好地展示旅苏(俄)留学生的历史,教育中俄两国人民的后代,进一步推动中俄友好关系的发展。无数华侨先辈们为中俄两国的建设事业抛头颅、洒热血,他们为实现理想信念忠贞不渝、不屈不挠的精神,为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党课。同时,在邱硕老师的带领下,全体党员认真学习了展馆内习近平总书记给莫斯科大学留学生们的回信精神,并在展馆内面对党旗重温入党誓词,激励学生党员们赓续红色基因,凝聚奋进力量。




通过这次参观学习,全体党员不仅增长了历史知识,更在心灵深处种下了一颗颗爱国主义的种子。通过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一件件饱经风霜的革命文物,学生党员们深刻体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厚重内涵,更加坚定了我们作为新时代学生党员的责任与担当。活动虽已落下帷幕,但红色精神的火种已在心中熊熊燃烧。学生党员将牢记党的教诲,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坚定的步伐,投身到学习和实践中去,用实际行动续写属于新时代学生党员的辉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