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院要闻 >> Content

工商管理教研室系列学习(二)课程思政的策略与方法

浅浅时光,花开未央。浅笑安然,似水流年。2月27日上午,工商管理教研室全体教师在教研室主任靳羽东老师的组织下一同学习课程思政的策略与方法。

课程中指出,课程思政不是对思政课程简单的补充,而是对思政课程的进一步深化,是让显性的思政课程内容在其他课程中得到隐性的贯彻,深入的感知。实践层面的策略和方法分为四大模块:教师育德意识与育德能力的提升策略,课程思政的融入策略,思政元素挖掘的方法,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的评价。

一.教师育德意识与育德能力的提升策略

按照“四有好老师”的要求,教师只有不断提升自身育人能力,培育坚定的理想信念,才能引领学生成长,“为学生点亮理想的灯、照亮前行的路”;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感化学生心灵,才能用自己的学识、阅历、经验点燃学生对真善美的种子;要有扎实的学识才能激励学生成才,才能用渊博的知识激发学生对知识海洋的憧憬;要有仁爱之心才能关爱学生,才能用爱心滋润浇灌学生美丽的心灵之花。

二.课程思政的融入策略

就一门课程而言,教师应该基于本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遵循“思政”“专业”相长原则,仔细绘制“课程思政元素地图”,明确课程中每个思政元素的切入点,厘清思政元素与专业内容之间的关系,梳理各思政元素之间的关系,做到心中有数、有迹可循。课程思政元素地图也可以在课程群和专业层面运用。更高层面的课程思政元素图,有利于各门课程在思政方面协作和配合,形成网络,提升融合高度,实现更好的育人效果。上海师范大学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值得借鉴。改革注重整体规划,从聚焦课程到聚焦专业,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培养方案。先确定专业的课程思政目标,再设定各类课程群的目标,然后,每门课程围绕课程群的目标进一步细化落实。

三.思政元素挖掘的方法

充分认识不同类型课程的差别和特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找准挖掘的着力点。挖掘要考虑课程类型、课程特点,实事求是,各有侧重。譬如,与哲学社会科学类课程的思政元素相比,自然科学类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重点在于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科学思维,探索科学、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热爱祖国、服务人民的伟大情怀,运用科学造福人类而不是毁灭人类的科学伦理。

四.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的评价

由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复合性,很难将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上的发展归结为哪个方面的工作。换言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专业课教师和辅导员的工作往往产生叠加效应,很难区分哪些方面的变化是由什么方面带来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不可以进行评价,专业课程思政的评价应该围绕设定的教育内容,采取特色化的指标进行评价。因此,这就要求评价的主体应该全面和多样,以保证评价的客观性、全面性和科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