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国际经济与贸易教研室召开教学创新分享会,,聚焦“差异化策略赋能国贸人才培养”这一核心主题,旨在探索如何通过差异化策略提升国贸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以更好地适应市场多元化需求。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国际贸易主体和业务日益多元化,对国贸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然而,当前高校国际贸易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存在趋同化问题,导致人才供求矛盾日益突出。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次研讨会提出运用差异化策略,根据学校自身的办学层次和办学优势,实施富有特点的专业定位,形成各具特色的国际贸易专业培养目标和模式。
研讨会上,教研室教师们围绕地方性、应用型、特色化三大主题展开了深入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应紧密结合学校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特点,深入调研企业岗位需求,使人才培养方案更具针对性。例如,我校所在地区在跨境电商、数字贸易等领域发展迅速,教研室计划加强相关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培养学生在这些新兴领域的实践能力。
加强与地方企业合作成为讨论的重点之一。教师们提出,要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让学生参与实际业务环节,邀请企业专家进校园担任兼职教师,共同开展科研项目,实现产学研深度融合。通过与企业的紧密合作,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提高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是本次讨论的核心内容之一。教师们提出增加实践教学比重,构建以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将实践教学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在课程中设置综合性实践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解决复杂外贸问题的能力。同时,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项目,以赛促学,以创促教,提升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此外,研讨会还提出了打造数字化、智慧型、外向型、双创力的国贸人才培养特色。在数字化方面,优化现有数据挖掘、数据分析、数据可视化的课程知识体系,培养学生数智化分析的思维和能力,积极开发引进数字贸易相关课程;在智慧型方面,结合AI大爆发的发展趋势,教师在教学中钻研AI辅助教学,提升智慧型教学能力和水平,同时培养学生通过AI自主学习、探究未知、解决复杂外贸问题的能力;在外向型方面,夯实学生外语基础,从听说读写方面培养学生外语的实践应用能力,打破学生从事外贸的语言壁垒;在双创能力方面,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打造专创融合品牌。
通过本次研讨会,国际经济与贸易教研室进一步明确了人才培养方向。在今后的专业建设中,教研室将优化课程体系,加强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努力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为地方经济发展输送更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此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为我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差异化策略在国贸人才培养中的应用提供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相信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校国贸专业将培养出更多适应市场需求、具有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
国际经济与贸易教研室 文/摄 付朕铭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