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校成功举办“AI赋能教学改革”系列专题培训(第三期)——专家领航+实操赋能,深化智慧教学创新实践
时间: 2025-10-31 14:50      点击:

为贯彻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组织实施数字化赋能教师发展行动的通知》(教师厅函〔2025〕13号)及《黑龙江省推进人工智能赋能高等教育改革创新 提升师生人工智能素养行动计划》文件精神,推动人工智能与教学改革深度融合,提升教师运用智能工具开展教学创新的能力,我校于10月29日在松北校区学术报告厅成功举办“AI赋能教学改革”系列专题培训(第三期)。松北校区各教学单位院长、副院长、全体专任教师及哈南校区有课程建设需求的教师参会,培训由教务处副处长朱宏宇主持,围绕“理论引领+实操落地”双主线,为教师带来前沿的AI教学理念与实用技能。

本次培训是学校落实国家及省级教育数字化战略的重要举措,旨在通过系统培训打破技术应用壁垒,帮助教师掌握AI工具与学科教学融合的方法路径,构建“师-生-AI”协同育人新模式。此前系列培训已覆盖AI教育政策解读、基础工具应用等主题,第三期聚焦“学科模型落地”与“平台实操应用”,进一步推动AI技术从理论认知向教学实践转化。

培训特邀黑龙江省教学名师、国家一流课程负责人张兴文教授作专题报告。张教授深耕“AI+化学”科教融汇领域,2025年荣获首届全国高校教师数智教育创新大赛特等奖,其成果入选《2025智能教育发展蓝皮书》优秀案例。报告中,他以“学科大模型优化”为切入点,系统阐述了如何构建适配学科特色的多智能体教学资源,并通过“学-思-践-悟”育人环节的典型案例,生动展示了智能体在个性化学习指导、科研思维培养等场景的应用模式。他强调:“AI不是替代教师,而是通过‘学科模型+多智能体’构建协同生态,让教师从重复性工作中解放,更聚焦创新性教学活动。”

学堂在线项目经理孙丽丽以雨课堂AI教学平台为核心,带来实操技能培训。她结合一线教学场景,详细拆解了平台在课程设计、实时互动、学情分析等环节的AI功能应用:利用学情分析看板精准定位学生知识薄弱点;借助多模态互动工具提升课堂参与度。现场演示环节,孙丽丽以“混合式课程设计”为例,展示了从课前预习推送、课中分组研讨到课后个性化作业布置的全流程AI赋能方案,帮助教师快速掌握“技术工具-教学目标-学生需求”的匹配方法。

本次培训通过“理论深度+实践精度”的双轨模式,不仅帮助教师更新了教育理念,更提供了可直接落地的AI教学工具与方法。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张洪淼老师表示,智慧技术不是教学的“装饰品”,而是提升育人实效的“助推器”。未来将尝试把“学科模型”融入思政课教学设计,借助雨课堂优化教学互动,让思政课既有思想深度,又具科技温度,真正实现 “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学校将持续推进“AI赋能教学改革”系列行动,以数字化转型为契机,培养具备数智素养的教师队伍,为建设高水平智慧教育体系奠定坚实基础。

教务处

2025年10月31日